昨天看完了餡餅的秘密,但上班到太晚,回家已經沒力氣寫東西了。
就把它和今天的的一併寫一寫吧。
上次看的傀儡的秘密是它的續集,兩本書都有一樣的問題,就是翻譯卡卡的。
譯者沒變,問題就沒換,內容還能看懂就是了,但會令人有不耐煩的感覺。
好吧,這餡餅的秘密的女主角還是小芙拉維亞,這鬼靈精怪又聰明透頂的小女孩。
我覺得這集的內容比傀儡的秘密更懸疑,而且直接牽扯到芙拉維亞的父親,更可由此看出她的機靈。
「 除非餅底有好料,誰有閒空費勁掏?」這句話牽動了整個故事,也是一個破案關鍵。
芙拉維亞的爸爸說:「 沈默,有時候需要付出最大代價。」
這令我想到現代社會的疏離與冷漠,大家害怕受牽連,所以沒人敢站出來說話,於是許多悲劇發生了。
推理小說我看得少,但我認為在最後真相大白的時候,懸疑感稍弱,太直接給答案,就無法讓人看到最後,這是除了翻譯以外有點可惜的地方。
開始說今天我看的書吧,第一本是張曉風的步下紅毯之後。
第一次看張曉風的文章應該是高中國文課吧,任何不錯的東西變成課文變成考試,它就變得了無生趣。
所以,我對張曉風的印象就只是:文人(廢話)
因此開始倒數時,就跟自己約好,什麼書都要看,主要是台灣名家和外國作家。
第一本就挑張曉風,其實單純是覺得她的文章美,遣詞用字典雅清麗 (課本上說的) 。
這本書不是小說,是散篇的文章,我不知道怎麼寫感想。
不過真的讀了她的書,才明白為什麼她一天到晚在得獎,她的文字真的太棒了!
奇妙的比喻和溫柔的筆觸,許多日常生活容易被遺忘忽略的東西,張曉風拾起而成文章。
我也了解為什麼人家說文人總是多愁善感,因為他們觀察入微,感察事物的心思細膩得令人訝異。
生活俯拾皆文章,原來所謂文學家就過著那樣一般人參不透的生活。
讀完她的書,就是佩服,那樣的文字,那樣的思考,她讓我在寧靜的早晨,有了新的感動。
第二本書是幾米的時光電影院。
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看幾米的書,一方面是沉湎於他令人愉悅的圖文,一方面也是懶,不喜歡看太多字的書,不過現在情況改善很多。
故事內容是說一對父女,總對電影院有期待,因為或許能在那裏遇到愛看電影媽媽(或妻子),故事沒交代為何母親離家。
小女孩小時候在電影院找媽媽,長大後在電影院遇見愛情。
故事的轉折,也和電影有關,有點悲戚。
故事的結局,也在電影院結束,該見面的,該回來的,都在電影院裡交會。
幾米的畫,總是讓我感覺很舒服,不管故事是悲是喜。
簡單的故事,色彩燦爛的圖畫,一個人看著看著,就像被吸進畫中的世界。
幾米的故事簡單,卻能讓人看到心坎裡去,就是這樣才受觀迎吧!
我看這本書時,翻得很快,想知道故事結局,看完了,又重頭細看每一頁的圖。
或許是想從他的圖裡找慰藉吧,我總是畫不出像樣的東西,所以他的書我一看再看。
今天看的最後一本書,是加拿大作家米榭.布雷的想睡的男孩。
這本書的故事其實也很簡單,但是發人深省。
說到巴西,會想到足球和熱鬧的嘉年華,鮮少人會想到那是個貧富差距相當大的國家,高級住宅旁就是層層搭建的貧民窟。
主角尼諾就是來自貧民小男孩,在母親去世後,他一無所有,只有一個紙板供他睡覺。
我無法想像自己什麼都沒有站在街上的感覺,恐懼?怨憤?還是絕望?我想都會有。
尼諾為了母親的教誨,沒有像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去偷去搶,而是努力過每一天,雖然是用乞討的方式,但他沒有傷害任何人。
唯一離開這勢利世界的方法,就是作夢。
夢裡有錢有食物,他可以是會飛的阿拉丁,也可以是眾人矚目的明星。
在街頭這樣過了兩年,或許是他的堅持換來了一個美好的機緣,讓他不用再捱餓或露宿街頭。